Open Access. Powered by Schola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ies.®

Arts and Humanities Commons

Open Access. Powered by Schola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ies.®

Articles 61 - 64 of 64

Full-Text Articles in Arts and Humanities

孔子「思無邪」與「鄭聲淫」底蘊解故, Xiande Wu Jan 1999

孔子「思無邪」與「鄭聲淫」底蘊解故, Xiande Wu

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詩三百》在春秋時代開始從樂章的原始用途演變為「詩」與「樂」的各自獨立發展趨勢。孔子雖然生當此「詩」、「樂」分流的時代,但是在孔子心目中,《詩三百》的主要用途卻是禮樂。其後,《詩三百》漸變為「義理」之說盛而「聲歌」之學微的局面,後人遂以其自身的時代觀念及釋《詩》態度去理解孔子「思無邪」與「鄭聲淫」的含義。由於離開了孔子身處的時代觀念,沒有從「樂章」的角度去尋繹其義,故產生出種種謬誤之見。

本論文共分四小節:第一節解釋孔子「思無邪」的意思及其與春秋時代賦詩斷章的關係。而第二節就孔子一方面說「思無邪」,另一方面又謂「鄭聲淫」所引起的各種傾向不同之見解作出闡述,並對於《毛詩序》釋《詩》之漏洞及朱熹以「淫詩說」來論析《詩三百》之妄解提山質疑與反駁,舉出謝肇涮、載震、陳子龍、毛奇齡、孫希旦及姚際恆等人以音樂角度來探究孔子「鄭聲淫」一語之箇中意義的可取之處。至於第三節則從多個角度,層層分析「鄭聲」與「古樂」之別,及其與「新聲」之間的關係。又從孔子身處的時代觀念證明孔子「鄭聲淫」是從「樂音」上來立論的,與〈鄭風〉無涉。最後,第四節指出後人蓋未能對「詩經學」的發展階段加以區別,因而籠統為說,謬誤百出。說明若不站回周代社會著重以《詩三百》作為禮樂教化的架構上,從而以「樂章」的角度來窺究其義,則無以知孔子「鄭聲淫」、「放鄭聲」之底蘊也。

《詩三百》原為周之樂章,由是只有「聲音」而無「文辭」上的意義。及至春秋時期,「詩」、「樂」分流,各自開始形成其獨立之面貌。秦火以後,兩漢儒生致力於以「義理」說詩,欲把《詩三百》內容納入政治道德教化的軌道上,作為其「理想國」的憑藉。自始「義理之說既勝,

則聲歌之學日微」(鄭樵《通志》〈樂略﹒樂府總序〉),《詩三百》的本來義意遂給溼沒且漸為後人忘記。簡言之,《詩三百》實可歸納為西周之「樂教」、春秋戰國之「言教」及兩漢以後之「詩教」三階段,各階段之用途可謂迴然不同。後人由於未能對「詩經學」的發展歷史加以區別認識,是故橫生出種種謬誤之見。例如對孔子「思無邪」與「鄭聲淫」之諸種錯解,皆因為未能站回孔子所處之時空架構上去進行論析,故此衍生山各類悠謬千載之說,貽誤後學。


從《個人的體驗》看存在主義文學, Zhiyong Shi Jan 1999

從《個人的體驗》看存在主義文學, Zhiyong Shi

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進步,社會仿佛一個堅固的牢獄,人類的自我逐漸喪失在社會的普遍性裡,存在主義哲學家與許多現代作家都看到這種人類的生存危機,於是大聲疾呼,企圖喚醒人類沉睡的靈魂。

一九九四年度諾封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企圖把個人從時代的痛苦中恢復過來,並使人們心靈上的創傷得到醫治,這便是大江健三郎文學的永恆形式。

《個人的體驗》是大江健三郎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作品。他將自己的個人生活體驗滲透進小說之中。因為兒子是一個身體殘障弱智兒,所以他描寫小說主人公眼見親生骨肉有殘疾,終日酗酒,情緒低落,搞婚外情,甚至不堪精神重負而設計殺子,所幸最後能幡然覺悟,擔起為人父親的責任。正因為他自身深有體會,剖析人性黑暗更力透紙背,引起社會巨大的迴響。

在這篇論文中,我要帶出的觀點是:存在主義並非消極的理念,而人類在面對困苦及面臨選擇時,必須勇敢地承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意識到自我的真實存在,以及存在的價值。


《潛水鐘與蝴蝶》探析, Ka Wai Chow Jan 1999

《潛水鐘與蝴蝶》探析, Ka Wai Chow

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本論文旨在以神話及心理分析對《潛水鐘與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 作山探析。《潛水鐘與蝴蝶》是法國人尚﹒多明尼克﹒鮑比 (Jean-Dominique Bauby, 1952-1997) 的唯一一部書。此書自面世以後,立刻被翻譯成多國不同的語言,並暢銷於世界各地。在此書中,讀者們可以看到一個最脆弱的身軀擁有最堅毅的意志,更可以看到一個極不幸的人怎樣在逆境中勇敢地與宿命搏門。

本論文的內容主要可以分成四部份,第一部份 (引言及作者介紹) 主要是對此書的作者和寫作背景作山簡單的介紹,讓讀者先了解甚且那極不尋常的遭遇,明白此書是一本以心靈所寫成的作品。

第二部份 (冷酷的「潛水鐘」) 主要是從鮑比忠病後的現況,以及他的感受中選取素材,並加以神話的角度來分析鮑比的「潛水鐘」,即作者被禁錮的身軀。在此部份,讀者可以了解為何鮑比的肉體會產生困頓,和為何他的心靈會感到空虛。

第三部份(自由飛翔的「蝴蝶」) 主要是以神話和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對夢的心理分析來分析鮑比的「蝴蝶」的世界,即他毫無拘束的思想,從鮑比的回憶、幻想和夢境等等,去了解他內心深處的渴望與憂慮。

最後一部份 (總結) 主要是敘述鮑比在書中所展現的幽默,以及他對親情的重新體會。

透過對《潛水鐘與蝴蝶》的分析,可以更清楚明白鮑比的處境和感受,了解到一個勇敢而又意志堅定的人,是如何在逆境中自處,並開展另一個情感的人生。


海軍與護法運動(1917 – 1923), Wai Ki Fung Jan 1999

海軍與護法運動(1917 – 1923), Wai Ki Fung

Dissertations from all years

本文主要是論述1917-1923 年聞發生的護法運動與海軍的關係。在長達六年的護法運動中,海軍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從研究得知,海軍與護法運動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一方面海軍既是支持護法運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它往往又是護法運動失敗的主因。故本人希望在本文中探討海軍在軍事、政治上如何影響護法運動,及分析海軍與護法運動的關係為何。

護法運動為我國近代史上的大事,是一次反對北洋軍閥專政、維護臨時約法的全國性運動,意義深遠。自海軍於1917 年南下護法後,它便反覆參予與叛離護法行列,徘徊於護法與附逆之間,海軍的取向對護法運動的成敗有關鍵性的作用。故此本文將分述海軍在六年的護法運動中,在政治、軍事上對護法運動的影響,以及它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護法運動,以及護法護動結束時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