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ccess. Powered by Schola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ies.®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Societies Commons

Open Access. Powered by Schola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ies.®

Lingnan University

2019

Lingnan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MPhil & PhD)

Articles 1 - 3 of 3

Full-Text Articles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Societies

王鏊及其《震澤先生集》研究, Yick Tan Ching Oct 2019

王鏊及其《震澤先生集》研究, Yick Tan Ching

Lingnan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MPhil & PhD)

王鏊(1450-1524),字濟之,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名臣及文學家。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王鏊持節周旋,不得已去位,退隱林泉。其古文典雅,以制義名家,因道德文章兼而有之,為世推重。本論文以王鏊及其《震澤先生集》為研究對象,論文計有以下數端:(一)考察王鏊生平、交遊、著述,辨明其於吳中文人中之地位。(二)考察《震澤先生集》成書、刊刻之過程及版本源流,並嘗試復原該書部分殘缺之篇章。(三)自明清以降編纂之總集、別集、方志、譜牒、手稿中輯錄王鏊本集未收入之詩文,彙為一編,以備研究者取用之資。(四)考辨輯佚過程中所見署名王鏊所撰篇章之真偽。(五)根據所輯本集以外新見材料,補正今人所編王鏊年譜之訛漏。


禮莫大於聖王 : 論《荀子》對「禮」概念的擴充與轉化, Wai Yi Yau Aug 2019

禮莫大於聖王 : 論《荀子》對「禮」概念的擴充與轉化, Wai Yi Yau

Lingnan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MPhil & PhD)

春秋戰國是社會大變革時期,諸子各派皆圍繞國家治亂問題展開論述,尤其是主張政治倫理化的儒家,其內在「倫理體系」與外在治國規範的「禮」有著密切關係。在整本《荀子》中,「禮」字出現342 次,涉及修身、資源分配、人事等多方面的意涵。相比《論語》、《孟子》主要以「仁」等倫理情感解釋「禮」,視「禮」為內在道德情感的外化表現,《荀子》則提倡「禮生於聖人之偽」,強調「心」能自主思慮抉擇,「禮」為外在理性產物,呈現有別於《論》、《孟》的一塘禮學思想。

本文將以《荀子》「禮」論為研究重心,並與《論語》、《孟子》有關「禮」的論述進行比對,探討《荀子》「禮」論與傳統儒家 (主要針對《孟子》) 的既定立場或看法有否差異之處?如有,會是何樣的差異?而這些差異的產生有否特定意義?本文將對此等疑問作一解答。


底層的自我表述 : 以余秀華和范雨素為例, Mengying Zhang Aug 2019

底層的自我表述 : 以余秀華和范雨素為例, Mengying Zhang

Lingnan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MPhil & PhD)

從新文化運動的「平民文學」到近年廣受討論的「底層文學」,關懷底層群體的作家對如何更好地描寫不同境遇中的底層群體提出各自的見解。而在當下時代新媒體的推動下,底層作者也發表文學作品表現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余秀華和范雨素即是近年來廣受關注的兩位底層作者,她們的作品因呈現了和普遍的對底層群體的苦難描寫不同的個人主體性而得到大量的關注和討論。本文將分別從文學生產和文本分析兩個層面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梳理。本文首先將對不同時期底層書寫的文學生產過程進行梳理,強調新媒體的加入對當下底層書寫的影響;其次本文將對余秀華和范雨素兩位作者的文本進行分析,試圖探究其文本的特性。

以往的研究或是關注專業作家對底層群體的描寫,或是將底層作者的作品進行單獨研究,本文借這兩位作者做整體分析探究,希望由此獲得關於底層書寫的更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