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ccess. Powered by Schola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ies.®

Arts and Humanities Commons

Open Access. Powered by Schola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ies.®

Articles 1 - 30 of 49

Full-Text Articles in Arts and Humanities

December 1929 Dec 1929

December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November 1929 Nov 1929

November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Introduction, Walter Dyson Nov 1929

Introduction, Walter Dyson

Howard University Studies in History

No abstract provided.


Founding Of The School Of Medicine At Howard University, 1866-1873, Walter Dyson Nov 1929

Founding Of The School Of Medicine At Howard University, 1866-1873, Walter Dyson

Howard University Studies in History

No abstract provided.


Appendix, Walter Dyson Nov 1929

Appendix, Walter Dyson

Howard University Studies in History

No abstract provided.


Front Matter, Walter Dyson Nov 1929

Front Matter, Walter Dyson

Howard University Studies in History

No abstract provided.


October 1929 Oct 1929

October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September 1929 Sep 1929

September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August 1929 Aug 1929

August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July 1929 Jul 1929

July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June 1929 Jun 1929

June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May 1929 May 1929

May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April 1929 Apr 1929

April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March 1929 Mar 1929

March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February 1929 Feb 1929

February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論理主義之思惟概念, Chong Cheng Jan 1929

論理主義之思惟概念, Chong Cheng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自從康德Kint(1724-1894)沒後,在哲學史上可以看出有兩種極大的主潮:一即經過Fiehte,Schelling等十九世紀初頭之浪漫主義所發展的絕對的思辨的觀念論──黑格爾派──;一即反對此等藝術的,主觀的宇宙觀,一面因自然科學的發達所喚起之物理的唯物論。例如Buchnern Mol sciott及Vogt等。再與物理的唯物論有姊妹關係,而同時反對康德的學說者,又有所謂心理主義之哲學。其代表者自然是Eerbirt及Fries。此心理主義與物理的唯物論兩者並翼齊飛,風靡了十九世紀的中葉,這也是哲學史上的記述,此處不煩費詞。此外自然尚有甚麼由生物學的觀點來論智識的直觀哲學,尚有由活經驗的見地去觀察智識之過程的實用主義,或行為主義,但是最引起我們所注意的,不是近二百年來哲學思想之複雜錯綜,卻是因此所喚起的結果。其結果我叫做「二十世紀初年之煩悶」,我們要是哲學地去看,此種煩悶自然不是人生觀的,或說是青年的;乃是哲學的宇宙觀的煩悶。此種煩悶化表一種要求,即要求一哲學的統一的宇宙觀。此處作論題的論理主義,不過要把論理學作為標本,以論理的形式來規定智識之內容,乃是要論理地去建設,去說明智識的價值;不是Logiam,乃是Logicism。


廣東的土紙業, F. A. Maclure Jan 1929

廣東的土紙業, F. A. Maclure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中國的製紙術,發明了二千多年。但是她今日的製紙法,有許多地方,依然與西方各國,大大相反。製紙手續雖然所差無幾,原理幾乎是一樣,但是說到速率,中國紙工,看見外國製紙要快到可驚,正如西洋紙工,看見中國製紙,慢得好笑。然而中國製紙,雖然是慢,製品種類,雖然不多,但是看一看這種手工製紙法之精微完善,製成紙張之華麗齊一,恐怕無論那一個人,免不得發生一種欽佩羨慕底情緒。


初中國文教材程度的比較研究, Zhen Ruan Jan 1929

初中國文教材程度的比較研究, Zhen Ruan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按國文教材程度深淺之鑑別,無確定不移之標準可以根據。蓋教材程度須針對學校程度而言,而此中關係,至為複雜。從國文教材言:文章辭句有淺深,藝術有淺深,內容有淺深,意境有淺深。而我國今日在中學國文教材方面,尚無公認之實驗之統計結果可以根據,則程度淺深之標準至為難定。從學生程度言:學力程度有高下,智力程度有高下,而根據心理發育之程度,則又有理解力欣賞力之高下;且各地各校教學成績之優劣不同,學校程度亦有出入。茲姑根據研究者個人之經驗,以皖浙閩粵桂各省一般中等學生之國文程度,為全國一般中等學生之國文程度之標準,而畧予提高,以為判斷一般中學國文教材程度之淺深之根據。研究者曾在皖浙閩省中等學校教授國文八年,且曾查閱並研究中山大學及廣西大學預科入學國文試卷一千七百七十一卷,在廣西考閱舊制師範及新制高級師範畢業生之國文試卷八十八卷,在廈門考閱閩南各初級中學畢業生國文試卷五十餘卷,而平日教學,亦尚注意於學生程度之考察,則以個人經驗之根據,推測國內一般中等學生之國文程度,或尚不致有重大出入也。其有統計結果可根據者,則中山大學預科入學試卷一千三百八十四卷,及格者(以思想清楚文化大致順暢為六十分及格標準)僅一百九十卷佔百分之一三·七四,廣西大學預科入學試卷三百八十七卷,及格者僅二十互卷,佔百分之六·四五。至試卷之平均程度,則中大為四二·八三分;桂大為三七·六四分。可見一般中等四年生之作文程度,其距思想清楚,文化大致順暢之六十分及格標準尚甚遠。其讀書能力與理解程度,雖無統計結果可以根據,亦可於作文程度中見其一理矣。


越娘背燈, Nanyang Qian Jan 1929

越娘背燈, Nanyang Qian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背燈」的意義總算有著落了,然而不能認為滿意。現在尚有幾個疑問,希望讀者指教。

(一)越娘背燈戲劇久以失傳,無從知其內容,且甌歌裡所叙述的背燈情形,不知是否和宋元時候完全相同,且除甌歌之外,比他年代早的書籍中,不知還有記載背燈事情的麼?

(二)現在永嘉民間背燈的風俗,和石氏所叙述的完全相同的麼?

(三)這種風俗是否僅限於永嘉一地,還是別處也有的?

(四)南戲和雜劇的名目,在「越娘背燈」上都有「鳳凰坡」三字,「鳳凰坡」,不必說是越中的地名了,然而究竟是何處呢?在永嘉麼?


懷特黑的哲學, Xinming Zhou Jan 1929

懷特黑的哲學, Xinming Zhou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本論文的主旨是在叙述一個從荊棘的道路打進到自己的田園的懷特黑教授(A. N. Whitehead 1861-)的思想活動歷程(Mental history)並忠實地介紹他的哲學系統。


羅羅說畧, Chengzhi Yang Jan 1929

羅羅說畧, Chengzhi Yang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羅羅是西南民族中重要的部族,其大本營居滇川黔三省高山峻嶺之區。其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思想,制度,體格……在中國書籍上(或許說做滇川黔的縣志。府志和省志比較妥些。雖然少部分或零碎的記錄,然多屬於捕風捉影之談)。外國的調查家,宣教師和旅行家的著述,又許多語焉不詳,使我們未能得窺全豹。這樣說起來,羅羅族的研究尚在萌芽發育的時期,要待開花結果,還專靠園丁們的努力培養與否。在文化落後的中國,幸這三四年來對於民族學(Ethnology)和民俗學(Folklore)才漸漸有人注意到,然而對於稍具科學方法的著述又是寥若晨星,反要來參考外國書,才能得着概要,這是多麼可歎息的事情!


第七屆國際哲學大會 Jan 1929

第七屆國際哲學大會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和教育,醫學,郵政……一樣,哲學也有國際的定期集會。上一次是於一九二六年在東美哈佛大學舉行,可惜我國沒有代表出席。這一次是第七屆國際大會,定於本年九月一號至六號在英倫牛津大學舉行;議題已公佈如下。


1929 Volume As A Whole Jan 1929

1929 Volume As A Whole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January 1929 Jan 1929

January 1929

Pentecostal Herald

No abstract provided.


有關經濟重要的綠椿象研究, William E. Hoffmann Jan 1929

有關經濟重要的綠椿象研究, William E. Hoffmann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一九二六年春與孟夏,綠樁象Acanthocoris scabraton (F.)為害於燈籠果(Physolis Peruvigna L.)甚烈,時嶺南農科大學四年級生王君靄俊方以其生命史為「專題之研究」,余乃任指導之責焉。學期末,所育疑蛹尚未成虫,而王君須離校,余乃代畢其事。季夏,余復以此題授數學生,使之得養育昆虫之經驗。於是所得資料益豐。初,余擬於一九二七年夏再詳究其生命史,既以遠適他國,此事未果。但其後仍加種種之考察,所得雖未詳盡,然而畧記付刋似不容緩也。


Fourier定理之研究, Shibin Zhu Jan 1929

Fourier定理之研究, Shibin Zhu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近世物理學及電磁學應用Fourier定理者甚多,凡有週期性之現象均可賴此表明之,而熱能之傳佈理論更藉此益彰焉。該定理之用途初非僅限於物理學或電磁學而止也,舉凡一切數理分析學均有重大之應用焉。是故明曉該定理之性質之用途實為至要。然則該定理所言為何?所用若何?今試述其緣起俾吾人有更大之興味焉。當十八世紀中葉數學家有一相同之疑題:即謂任何一週期函數能否以一無窮系數代之,其時理說紛紜莫衷一是,迨至Fourier氏研究熱能傳佈後始確定之曰:凡週期函數不論屬人為者抑屬自然者,均可用無窮三角系數表出之,其係數均為一定之恆數焉。後世因名曰Fourier定理,今特分節論之如下。又本篇所討論者祗及其數理上之應用,至其積分方式及理論均未論及焉。


幾種現行初中國文教科書的分析研究, Zhen Ruan Jan 1929

幾種現行初中國文教科書的分析研究, Zhen Ruan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我國初辦學校的時候,中學的各科教材,除國文外,差不多都是取材於東西洋教科書的。二十年前的中等學校,數學理化博物世界史地等科的教材,或用原本,或用譯本,自編的很少,當然不必說了;就是本國史地教本,也多譯自東洋。那時中等學校教國文,只由教師從舊日的選本中選幾篇,不用什麼教科書的。這自然有很多原因:一來,中國舊時本有古文觀止,古文析義,古文辭類篡,以及經史百家雜鈔等選本,似乎沒有編輯國文教科書的需要;二來,教國文的都是老先生,除了講解句讀字義筆法之外,無所謂的國文教法,還用得著什麼教科書?三來,因為國文教科書不能從東西洋教本中去翻譯,教師又不能自編,就是編成了,也難得人家採用。有這種種原因,所以國文教科書的編輯問題,在當時很少人注意;在後來也很少人研究;直到現在,那幾部最通行的初中國文教科書,還有很多不適於實際教學的應用。


中學國文課程之商榷, Zhen Ruan Jan 1929

中學國文課程之商榷, Zhen Ruan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自改行新學制後,高初中學課程,校自為風,人自為政,紛歧已極。關於國文各學程之教學,作者已另有專書。茲篇歷考民元以來新舊制中學國文課程,先為分析整理,以與國內教育家及課程標準委員會諸君一討論之。


岑參年譜, Yihui Lai Jan 1929

岑參年譜, Yihui Lai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在唐代詩人中,岑參固然不是第一流作家,而我對于他──也許是偶然的──卻早已發生了不少的興趣。當我在初等小學讀書的時候,就熟讀了他的白雪歌,當然,還不會欣賞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更無論那"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了。如今經過了十多年,而我卻不曾忘記。有時還讀他的作品。此篇大概是為着這個原故罷。


魯濱孫的中國文化觀, Shouyi Chen Jan 1929

魯濱孫的中國文化觀, Shouyi Chen

嶺南學報 Lingnan Journal (1929-1952)

魯濱遜飄流記以一七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版於倫敦,牠的原文的標題是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of York, Mariuer, 牠的著者是英國人但以理·第福(Daniel Defoe)。第福那時將近六十歲了,曾度過好幾十年的多方面的和繁複的生活,曾經嘗試過多少幸運厄運。就最有趣味而似乎極端的而說,牠曾在他父親在倫敦所開的屠店嬉戲;他曾預備做脫離國家宗派的基督教傳道人;曾在Cornhill開過一所賣襪的舖子,虧了萬多磅的本;曾為威廉第三的擁護者,作了很多本政治運動的小書,獲了不小的時譽;曾為女皇安尼(Queen Anne)捧場,寫過好幾首不大高明的詩;曾因言論迕時而負枷,下獄;曾替首相哈爾來Harley做過政治的間諜;曾經屢次改換他的政治的主張和立場;藐是流離,至於暮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