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ccess. Powered by Schola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ies.®

Arts and Humanities Commons

Open Access. Powered by Scholars. Published by Universities.®

Articles 1 - 3 of 3

Full-Text Articles in Arts and Humanities

超社春秋 : 畢業離校三十五週年紀念特刊 1947-1982, 嶺南大學1947超社 May 1983

超社春秋 : 畢業離校三十五週年紀念特刊 1947-1982, 嶺南大學1947超社

1947 年超社出版物 Class of 1947 Publications

此紀念特刊為超社慶祝畢業離校35週年,同時也紀念「幼而學」的社友們接受嶺南敎育的五十週年而刊印。

特刊附有〈母校史略〉一文,由早於1884年起的創始時期,至1967年於香港復校,文中亦有闡述學生活動及戰時遷校流徙的簡述。另一文章〈超社春秋〉,實源於《超社十二年》中,以章回小說形式發表的同名文章,並於此特刊加入第九及第十回的後續更新,使內容全面反映超社三十五間的逸事。

特刊中附有大量相片,當中包括社員於嶺南就學時期的歷史圖片,亦有各社員畢業後各自的生活照片等。


超社十二年, 嶺南大學1947超社 Jun 1947

超社十二年, 嶺南大學1947超社

1947 年超社出版物 Class of 1947 Publications

此為嶺南大學超社成立十二週年,即1947年畢業前夕,由各超社同學投稿編輯而成的紀念特刊。超社同學從康樂校園就學起始至畢業前的十二年,首篇《超社春秋》一文將期間超社同學歷經戰亂,遷校流徙等往事以章回小說的形式闡述,當中體現了嶺南於戰亂時曾遷校青山及大村,及當時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

其他文章亦多圍繞社員學習生活的逸事,從中可了解個別社員的性格特長,超社整體於運動方面於校內是數一數二的佳績,當中反映社員透過與其他級社同學間互相競技,而體現超社團隊精神。

特刊編於社員即將畢業離校之際,故文章亦有反映社員對超社往績的評價,對母社的不捨及對日後社長遠發展的建議和期望。編者希望以此特刊報導社友近況,同時亦藉此引起社員對社的關懷和興趣,彼此間保持聯絡。


嶺南大學接回國人自辦之經過及發展之計畫, Quantian Gao Jan 1928

嶺南大學接回國人自辦之經過及發展之計畫, Quantian Gao

Historical Texts of Lingnan University 嶺南大學歷史特藏

嶺南大學係美國熱心育事業的會友好人士所創辦,成立於1888年,初名格致書院,設於廣州沙基。後經四遷校址。1903年改名嶺南學堂,決定以廣州康樂永久校址,購地興建校舍,1904年遷入康樂,1912年奉教育部令改名嶺南學校,實施中學五年制,辦大學一年級。1918年大學第一届畢業生畢業,領受文學士學位。1927年8月1日,接回國人自辦,同日鍾榮光博士出任第一任華人校長。

當年大學出版委員會曾印行是次之經過及發展之計劃書。其後嶺南大學以戰亂一再搬遷,以是厄於戰火,更且年代已久,政局變遷,校史籍大都散佚無遺。經多年來之調查,僅極少數原日與嶺南大學建立關係之大學圖書館仍有珍藏孤本外,幾成絕响矣。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出版委員會致力將各時期之嶺南校史刊登於嶺南通訊,目的在使國內外人士,根據鐵的史實,給予嶺南以正確的評價。當年嶺南大學接回國人自辦之擧,實本校開創新紀元,惜原日之紀載專已不復流傳。得有關方面協助,慨然借出,理事會鑒於時機難再,乃決議委派出版委員會負責將之重印。